背靠“無糖”飲品的三元生物營收增長超60%,上市前分紅率卻大漲752.94%
隨著健康飲食的意識提升,“無糖”飲料異軍突起,無論是諸如康師傅、統一、農夫山泉、雀巢這樣的飲料龍頭企業,還是元氣森林、喜茶這樣的國內新晉飲料企業,均在積極布局低糖無糖賽道。
主打“0 糖、0 熱量”的飲料新品多為添加赤蘚糖醇替代蔗糖,三元生物正是國內赤蘚糖醇的重要廠商。近期,三元生物更新了IPO上會稿,闖關創業板有了新進展。
根據沙利文的研究數據,2019 年三元生物赤蘚糖醇產量占國內赤蘚糖醇總產量的 54.90%,占全球總產量的 32.94%。截至 2020 年末,三元生物擁有赤蘚糖醇產能 6 萬噸,成為全球赤蘚糖醇行業內產能及產量最大、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企業。
三元生物在銷售模式上用“經銷為主、直銷為輔”,莎羅雅、元氣森林、可口可樂等知名企業的赤蘚糖醇直接向其采購,而美國ADM、美國 TIH 等大型專業食品配料提供商成為了三元生物的經銷商。
無糖飲料高速爆發,營業收入能夠持續大漲?
赤蘚糖醇是三元生物最重要的產品。
2018 -2020 年,三元生物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2.92億元、4.77億元和 7.83億元,而赤蘚糖醇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4.65%、59.87%、78.80%,赤蘚糖醇毛利占綜合毛利的比重分別為 84.67%、57.06%、 78.59%。
得益于赤蘚糖醇的產品銷量大漲,三元生物2019年和2020 年的營業收入分別較上年增長63.16%和64.27%,2019 年和 2020 年的凈利潤分別較上年增長100.19%和 70.62%。
近年來,消費者更加注重甜味劑健康安全性,相較于阿斯巴甜、安賽蜜和三氯蔗糖等化工產品,“天然”“零糖”“零熱量”助力赤蘚糖醇脫穎而出,更容易受到消費者的認可。
沙利文的數據顯示,全球赤蘚糖醇產量在2018年之前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增長率僅在1%-2%波動,在2018年“無糖”飲品的出現,促使赤蘚糖醇產量大幅度增長,同比增長率由2017年的1.6%提升到33.3%。
赤蘚糖醇當前正處于高度景氣階段,但產量增長率無法保持長期高位,根據沙利文數據預測,從2021年開始,全球赤蘚糖醇需求量仍會增加,但增長率將持續下滑,在2024年降至15.8%,僅為2021年增長率的一半。
隨著市場需求的飽和以及新進廠商的加入,全球赤蘚糖醇需求量的增長將會再度回歸平穩狀態。屆時,產品單一的三元生物可能將面臨營收增長后繼乏力的情況,從三元生物目前的產品結構來看,并不能很好的解決這一難題。
上市前分紅率大漲752.94%,曾簽署對賭協議
招股書顯示,三元生物2020年的分紅率出現了大幅增長。
2018-2020年,三元生物的凈利潤分別為6808.85萬元、1.36億元、2.33億元,對應的現金分紅分別為486.68萬元、486.68萬元、7081.40萬元。
如果以此計算分紅率,那么2018-2020年的分紅率分別為7.14%、3.57%、30.45%。2020年的現金分紅率相比2019年增長752.94%。
在現實案例中,部分企業IPO上市獲得巨額資金后立即宣布實施高額現金分紅,通過這種方式使得股東從上市公司套取現金。近年來,上述方式減少,而先分紅再上市的行為成為不少IPO企業的新方式。
從三元生物的募資用途來看,本次上市計劃籌集9億元用于年產50000噸赤蘚糖醇及技術中心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而投產項目的資金100%來源募集資金,未利用公司自有資金。
2020年,三元生物的貨幣資金為2.25億元,如果三元生物有理由因此進行大額分紅,那么同樣有理由在投產項目中使用自有資金,但三元生物僅進行了分紅操作,并未有自有資金投入項目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書中,三元生物實際控制人聶在建曾與第二大股東魯信資本先后簽訂過4次股份認購協議的補充協議。
根據前3次補充協議內容,截至 2021年12月31日,三元生物未能完成境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中小板或創業板上市,魯信資本有權要求聶在建回購其持有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份。
如果上述回購義務情況觸發,聶在建需要支付魯信資本全部投資本金2993萬元及按 12%的年化收益率計算的收益。
2021年2月25日,魯信資本與聶在建簽署第4次補充協議,而這一次協議終止前三次補充協議的全部條款。
第4次補充協議如何能夠使得魯信資本放棄股東特別權利條款,招股書并沒有具體說明。
曾出現改制瑕疵的情況
三元生物的原控股股東為三元家紡。
2006年12月31日,三元家紡通過拍賣以打包價600.00萬元購得山東天綠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整體資產,并于2007年以拍賣價將該資產出售給三元生物。
三元生物在對該資產進行清理、登記時,僅對土地、房屋建筑物及部分機器設備登記入賬,對其中另一部分機器設備未登記入賬,也未分配價值進行賬務確認。
此外,三元生物改擴建過程中,出現不少與上述資產相似的情況。三元生物存在較多自制非標設備,如發酵罐、結晶罐等,由于當時的財務核算不規范,自制設備沒有按單臺設備登記,而是匯總登記為一項固定資產。
2012 年 ,三元生物變更為股份公司時,將上述未登記資產重復計價入賬,該事項導致了公司改制時的出資存在瑕疵,調增資產。
2015年5月,公司申請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前,聶在建向三元生物以現金方式補足了瑕疵的 1261.33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