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飲料第一股”即將誕生,一年賣出24億瓶,進賬42億
1月21日,證監會發布公告,東鵬特飲首發申請獲得通過,“功能飲料第一股”即將誕生。
從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廠,到年銷售額超40億元的知名飲料企業,東鵬特飲在爭議中逐漸發展起來。
招股書顯示,2017至2019年,東鵬飲料的營收從28.44億元增長至42.09億元。僅2019年,東鵬特飲的年銷量便達到84.86萬噸,相當于一年賣出24億瓶。
上世紀90年代初,紅牛將功能飲料的概念帶入中國市場,并引起了國內飲料廠商的紛紛效仿。洞察到國內巨大的消費潛力,東鵬飲料的掌舵人林木勤決定切入功能飲料市場。
1997年,東鵬特飲正式推出。為了從“紅牛”手中搶下市場,林木勤采用了差異化打法。2009年,東鵬特飲推出了經典的黃色塑料瓶包裝,而且定價也比紅牛便宜不少。
上市后,東鵬特飲僅在東莞市場,一年的銷量便達到2萬箱。到2012年,東鵬特飲在東莞的銷量便突破了1億元。
除了差異化定位,東鵬特飲的大手筆營銷也是其能夠迅速走紅的重要原因之一。2013年,東鵬特飲簽約謝霆鋒為代言人,并通過央視的廣告強勢“洗腦”。
此后,東鵬特飲更是頻繁出現在各大衛視的熱門綜藝中。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東鵬特飲的宣傳推廣費用均在5億元左右,占總營收的比例一度高達56%。
差異化定位加強勢的營銷策略,使得東鵬特飲迅速在國內市場崛起。雖然“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的廣告詞伴有抄襲紅牛的爭議,但不可否認,東鵬特飲已經在國內的動能飲料市場站穩腳跟。
Energy Drinks in China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19年的國內功能飲料市場,東鵬特飲以15%的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二,成為僅次于紅牛的國內功能飲料市場規模第一的民族品牌。
雖然東鵬特飲在國內功能飲料市場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此次上市,資本市場對東鵬飲料的質疑仍有很多,東鵬飲料的營收過于依賴東鵬特飲成為業界的主要擔心。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東鵬特飲這一種能量飲料的營收占比分別達到96.28%、95.51%和95.5%。
這無疑向資本市場傳遞了一個危險信號,即東鵬飲料存在著產品結構過于單一的風險。如果國內功能飲料市場風向發生變化,東鵬飲料的營收或將成為大問題。
不過也有分析指出,通過IPO融資,東鵬飲料在未來也會有較大的想象空間,產品結構過于單一的問題或將得到共改善。事實是否真會如此,我們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