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一期通水5周年:飲水思源 接續奮斗
遠水解近渴,中國創造出奇跡。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5年來,讓上億人口受益的同時,其所形成的強大精神力量更顯珍貴。
這是一個勇于追夢的過程。長期以來,我國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借南水給北方,是很多人心中的美好夢想。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夢想一步步變成現實。從被列入相關發展規劃、開展全面論證,正式破土動工,通過全線通水驗收,到工程正式通水運行,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就是一個勇于追夢、奮斗圓夢的過程。
這是一個展現奉獻精神的工程。中國人歷來安土重遷,難舍故土與親情,可是為了南水北調工程順利推進,調水沿線地區百姓舍小家、為大家,毅然搬離了熟悉的家園。移民工作涉及眾多方面,做到讓群眾滿意,絕非易事。為此,相關地區黨員干部努力把黨和國家的政策傳達好、落實好,切實維護好移民群眾切身利益,奮斗在工程建設第一線,得到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從這個意義上說,南水北調工程順利推進,進一步檢驗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
這是經濟生態雙豐收的生動實踐。汩汩清水往北流淌,給干旱的北方地區帶來了“生命之源”。據統計,目前北京城區的“南水”占自來水供應量的73%,北京等城市不再“喊渴”,水堿變少了,水味變甜了。調水沿線地區也獲得了“生產之要”和“生態之基”,原來日漸干涸的濕地湖泊水量變大了,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前來旅游觀光的游客增多了,生態旅游業日漸成為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
飲水思源,今天受益于南水北調工程的地區和人們決不能忘了工程建設過程中社會各界作出的奉獻,應倍加珍惜生產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并把感恩之心化作奮斗前行的動力,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