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資金持續掃貨 食品飲料將出“慢牛股”?
回望2019年的A股市場,食品飲料板塊無疑是其中“最亮眼的星”之一。
“2019年食品飲料板塊市值大增,從年初的2.3萬億元,增長至目前超過3.92萬億元。”一位行業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但行業整體分化也比較嚴重,其中僅白酒板塊整體市值就超過2.5萬億元,不過諸如乳業、調味品、啤酒板塊的投資機遇也值得關注。
“民以食為天”,食品飲料行業是一個最為普通但又是投資常春的行業。食品飲料研究不需要醫藥、化工等專業背景,卻能蘊含著巨大的價值投資機會。
“這兩年,A股的增量資金來自哪里?外資是一大來源。外資鐘愛“核心資產”,而核心資產很多都是消費類股票。”多位機構人士表示。那么,2020年的食品飲料板塊行情將如何演繹?下一個即將爆發的消費股將是誰?
食品飲料板塊漲幅逾70%
這兩年來,食品飲料行業在A股可謂出盡了“風頭”。截至2019年12月26日,食品飲料指數以超過70%左右的漲幅領跑全行業。近三年來食品飲料指數漲幅超過100%,漲幅遙遙領先、超額收益顯著。
“這兩年,食品飲料行業表現亮眼,主要受益于戴維斯雙擊:一個因素是業績向好驅動,以白酒行業為代表;另一個因素是估值的提升驅動,以調味品行業為典型代表。”一位業內分析師稱。
Wind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12月26日,食品飲料板塊市值超過3.92萬億元,同比年初2.3萬億元增長超過1.6萬億元,漲幅超過70%。板塊內106只股票,有85只股票都是上漲的,占比約八成。
不過,也要看到食品飲料行業分化的一面。貴州茅臺一家市值就超過1.4萬億元,占整個板塊總市值的37%。2019年,貴州茅臺市值增長約7000億元,貢獻明顯。白酒股的集體崛起,以致于食品飲料行業市值前10的個股中,白酒占據了5席位。其中,前兩位是“白酒雙雄”——貴州茅臺和五糧液,其后則是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都進入前十。
海天味業以超過2800億元的市值扛起了調味品行業的“大旗”,而伊利股份、雙匯發展和青島啤酒分別是乳制品、肉制品和啤酒行業的代表,成功躋身食品飲料行業市值前十。
市值攀升的同時,企業業績也在快速提升。在食品飲料行業市值前十中,有8家2019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速都在兩位數以上。其中五糧液、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貢酒2019年1~9月凈利潤增速都在30%以上,只有洋河股份和雙匯發展同期凈利潤增速為個位數,分別為1.6%和9.61%。
但這并不難理解,A股生態有了很大改變。“現在是偏好龍頭白馬股的時代,而且這種好的趨勢還會延續。”有機構投資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A股的增量主要是來自于外資,而外資偏愛白馬股,而食品飲料行業則是白馬股的集中地,因此牛股集中的現象明顯。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9年來北向資金一直在不斷加倉,截至2019年12月25日,累計凈買入超過3400億元,其中深股通凈買入超1900億元,滬股通凈買入超1500億元。以持股市值來看,貴州茅臺、五糧液等食品飲料個股被北向資金“爆買”,持股市值超百億元。
分析師稱白酒估值將上移
2019年,在食品飲料板塊漲得最好的20只個股中,有8只都是白酒股,還有重慶啤酒和百潤股份兩只酒類股。
細看白酒板塊,兩大龍頭貴州茅臺和五糧液股價都表現亮眼,一個接近翻倍,一個漲了150%。白酒板塊表現優異,自然與白酒板塊業績佳分不開。“2019年前三季度,白酒板塊實現收入1834.40億元,同比增長17.34%;歸母凈利潤630.09億元,同比增長22.84%,板塊業績保持穩健增長。”華創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提到。
不久前,茅臺集團和五糧液集團均宣布2019年銷售收入將邁過千億大關,表現亮眼。按照2019年初披露的增長目標,貴州茅臺有望實現850億元的營收目標,五糧液也有望完成年初酒類500億元的營收規劃。
除“白酒雙雄”、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外,2019年白酒“百億俱樂部”也將再添新軍。“去年山西汾酒和古井貢酒營收都未破百億,2019年這兩家公司營收破百億,沒有太大懸念。”有業內人士對記者稱。2019年前三季度,山西汾酒和古井貢酒營收分別為91億元和82億元,離百億一步之遙。
“2018年下半年,白酒板塊經歷了短暫調整之后,2019年業績預期穩步改善,估值持續修復。”華創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高級分析師方振分析稱,2019年三季度以來白酒板塊動銷良好,外資持續配置,白酒板塊估值中樞整體上移,整體估值穩定在30倍左右。
行至年末,2019年白酒行業營收和利潤雙增基本已成定局。2019年1~9月,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營業收入達4123億元,同比增長9.7%;利潤總額達1040億元,同比增長19.4%。
“如今,消費者對健康的重視程度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高,喝好酒已成為未來白酒市場不可逆轉的主流趨勢。”谷小酒聯合創始人鄭天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預計未來白酒行業仍將維持較長的景氣周期。
在方振看來,“2020年行業平均增速將有所放緩,預期正常情況下白酒估值水平有所回落,品牌力越強、外資關注度越高的公司估值穩定性越高。全球對標來看,外資長周期配置龍頭趨勢不改,中國品牌資產價值優勢依舊突出。”
調味品行業超額收益明顯
“除最受關注的白酒板塊外,調味品行業的表現可謂不輸給白酒行業。”有業內分析師對記者稱,2019年來海天味業漲了50%,市值增長了約1000億元,雖不能和貴州茅臺比,但海天味業市值已超2800億元。
“白酒和調味品的超額收益最為明顯,2017年至今的細分行業指數漲幅分別達到197%和120%。”2019年12月初,光大證券在一份研報稱,2017年以來共有15只股相較于食品飲料指數取得超額收益,漲幅排名前三的是五糧液、山西汾酒和海天味業,累計漲幅分別達到了296%、293%和292%。
調味品屬于必選的消費板塊。在當前經濟環境下,調味品板塊防御性突出、成長確定性,正在享受由此帶來的估值溢價。“2014年以來,調味品上市公司整體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增速均值為12%和26%,遠優于同期肉制品、乳制品和啤酒的表現。”在業內人士看來,調味品板塊估值提升,主要源自其穩定且持續的成長能力。
“受益餐飲及外賣行業快速增長,品類多樣化及滲透率提升,產品結構升級帶來的量價齊升,2022年我國調味品行業規模有望達到5392億元。未來5年,調味品行業收入復合增速有望保持10%左右增長。”方振分析稱。
在調味品領域,更為細分的復合調味料似乎更被看好一些。“2018年復合味料市場規模為1091億元,2020年行業規模將達到1488億元;而火鍋底料是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西南證券在一份研報中稱。
“2010年~2015年我國火鍋底料市場規模從59億元增長至125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6.2%。”中信建投研報認為,2015年~2020年火鍋底料行業復合年均增長率仍將達15.3%,到2020年我國火鍋底料市場規模將達到255億元。
在資本市場上,有著A股“火鍋底料第一股”之稱的天味食品,2019年來股價上漲超過120%。而背靠海底撈的火鍋底料生產商——頤海國際,股價上漲超過130%。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更是憑借著海底撈股價的大漲一度問鼎新加坡首富。
行業龍頭配置價值顯著
目前,乳業已進入“雙寡頭”競爭格局,伊利股份和蒙牛兩大“雙子星”合計市場占有率約60%。尤其是行業“老大”——伊利股份無論是營收、凈利潤、綜合市場占有率、消費者滲透率都穩居亞洲乳業前列。
“盡管乳行業進入成熟期,但我們認為常溫奶依然能維持未來2~3年的成長。”一位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乳飲人均消費量依然有可觀的提升空間,特別是低線市場人均消費量的提升和細分品類的發展;另一方面,龍頭企業強者恒強,份額正在不斷提升。
“目前我國乳制品行業仍存較大潛力,從人均消費量來看,液奶、酸奶、植物基乳飲、冰激凌及奶酪等皆存在明顯提升機會。”興業證券認為,對標日本等國家,結合產品結構升級機會,上述品類皆擁有2倍以上的成長空間,同時下線城市貢獻增速更好。
目前,乳制品行業是“大魚吃小魚”。以兩大龍頭為例,2019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常溫奶市占率38%,同比提升了2個百分點,而蒙牛主要大單品三季度增速相較于上半年增速也有所提速。
“乳制品行業龍頭具備顯著的配置價值。”在業內分析師看來,截至2019年12月26日,A股11家乳制品上市公司中,伊利股份和光明乳業分別上漲超30%和40%,位居行業股價漲幅前列。而2019年前三季度,這兩大龍頭凈利潤增速也在兩位數。
在分析師看來,除乳制品龍頭外,其他細分行業龍頭也具有一定配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