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紅牛”東鵬飲料籌謀IPO,有何隱憂?
即便之后成功上市,東鵬飲料面臨的市場形勢也難言樂觀。
近期,東鵬飲料籌備IPO的消息引發關注。
據證監會披露,東鵬飲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鵬飲料”)已完成第一期上市督導工作。
這意味著這家能量飲料巨頭距離上市再近一步。在功能飲料行業,龍頭企業紅牛還沒有上市,如果東鵬飲料成功上市,將會超越紅牛,成為功能飲料行業第一股。
但在正式上市之前,東鵬飲料尚有不少隱憂特解。
籌謀上市多年
進入2019年,東鵬飲料沖向資本市場的步伐不斷加快。
深圳證監局日前發布的信息顯示,東鵬飲料最近一期遞交的上市輔導進展報告日期是2019年9月11日。更早的5月27日,華泰聯合證券發布了關于東鵬飲料首次公開發行并上市輔導備案信息公示的公告。
公開信息顯示,東鵬飲料公司始創于1987年, 是深圳市老字號飲料生產企業。2003年9月,東鵬飲料完成國有企業向民營股份制企業改制。
當年改制時,東鵬飲料創始人林木勤憑借多年經驗,買下了公司的品牌和生產設備,自己主導做飲料。經過十多年發展,東鵬飲料如今的產品結構以“東鵬特飲”維生素功能飲料為主導,九制陳皮飲料為輔,純凈水、紙盒裝清涼飲料為基礎。
目前,創始人林木勤持有東鵬飲料56.85%的股份,是公司實控人。此外,天津君正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有10%的股份;深圳市鯤鵬投資發展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有7.36%的股份。
2017年6月,加華資本3.5億元投資了東鵬飲料,成為東鵬飲料的第二大股東,也是目前唯一的機構投資人。
“在加華資本進來之前,紅杉資本也考察過東鵬飲料,后來放棄了。”一位行業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東鵬飲料引入加華資本就是為了上市,因為功能飲料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單一的產品風險太大,引入戰略投資者后,東鵬飲料就可以擴軍其他品類,比如九制陳皮飲料、純凈水、紙盒裝清涼飲料等。
“山寨”紅牛一路壯大?
在一些業內人士的觀點中,東鵬飲料的發展壯大,除了自身的努力,紅牛扮演了重要角色。
“年輕就要醒著拼。”打開東鵬飲料官方網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句宣傳語。不過,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對東鵬特飲記憶深刻的廣告,則是早些年的“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但被指抄襲紅牛的“困了累了,喝紅牛”廣告語。
在很多行業人士看來,東鵬飲料此前的發展策略,就是不斷模仿紅牛,然后再形成差異化競爭。
1995年,在華彬集團創始人嚴彬的推動下,紅牛進入中國市場后,越來越受歡迎,這讓很多人都看到了跟隨的機會。東鵬飲料1997年推出的東鵬特飲也是其中之一。
一位行業知情人士告訴記者,20多年前,紅牛剛進入內地的時候,并沒有自己的加工廠,林木勤、林木港兩兄弟是紅牛代工工廠的車間負責人,對功能飲料行業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對機會的把握也非常敏感,當紅牛申請了保健食品的批號以后,東鵬飲料抓住時機,也很快申請下來批號。
對于東鵬特飲“山寨紅牛”的說法,一位紅牛人士告訴記者,除了早前如出一轍的廣告語,主要原因還有兩個:一是口感方面,東鵬特飲和紅牛的味道很相似,但配方并不完全一樣,應該是借鑒了紅牛的口感;另一個是渠道,東鵬特飲一般采用的是跟隨戰略,紅牛在哪鋪貨,他們就在哪鋪貨。
不過據記者了解,紅牛快速做大后,為了和紅牛形成差異化競爭,東鵬特飲放棄罐裝,選用了瓶裝飲料的形式開拓市場,并且和紅牛打起了價格戰,走中低端路線,由此日漸壯大。
前有“牛”后有“虎”
即便之后成功上市,東鵬飲料面臨的市場形勢也難言樂觀。
來自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我國功能飲料行業零售額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5%,2018年突破450億元。
另有行業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紅牛在中國銷售額超200億元;2018年,東鵬飲料收入達50億元,體量僅為紅牛的四分之一左右;緊跟東鵬飲料后面,樂虎2018年銷售額超過30億元。
飲料專家陳瑋告訴本刊記者,東鵬飲料在華南市場雖然賣得不錯,但是在北方市場沒法和紅牛比。
從整體格局看,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老牌霸主紅牛依然是消費者的主要選擇,東鵬特飲、樂虎等中生代已瓜分部分市場,由紅牛一家獨大,變成了目前“三足鼎立”態勢。
不過對于東鵬特飲而言,除了紅牛和樂虎兩大勁敵之外,巨大的市場吸引了不少新品牌的加入,國內外飲料大亨如脈動、可口可樂、農夫山泉、伊利、怡寶等,紛紛推出功能飲料新品,市場競爭空前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