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一母嬰店被指“固體飲料當奶粉賣”,商家稱是營養粉
5月29日,襄陽市民劉先生向新京報記者反映,貝因美母嬰生活館中心醫院店,把固體飲料當作奶粉出售。當晚,新京報記者從襄城區古城市場監管所相關工作人員處獲悉,投訴人所提供證據無法直接證明上述店鋪虛假宣傳,工作人員現場檢查亦未發現違法違規行為,故不予立案。
劉先生所購商品罐體顯示“營養素固體飲料”。受訪者供圖
購買8罐“奶粉” 實為固體飲料
5月29日,襄陽市民劉先生向新京報反映,因女兒對牛奶過敏,經醫生建議嘗試“氨基酸奶粉”。此后,劉先生及妻子前往貝因美母嬰生活館中心醫院店,向店員說明了女兒的情況后,對方極力推薦了兩款“氨基酸奶粉”,品牌分別為敏安兒、優哺艾艾。“她說,這兩款氨基酸奶粉賣得最好,嬰兒易于接受。”于是,劉先生花費2416元購買了8罐這兩款“奶粉”。
劉先生回憶,回家后,他發現“奶粉”溶解困難,靜置后出現沉淀。上述母嬰店工作人員通過微信對此解釋稱,無質量問題。劉先生給新京報記者提供的微信聊天記錄顯示,一名店員在與其妻子的對話中,稱“奶粉”出現分層現象正常。
此后,劉先生看到新聞報道,得知湖南發生“大頭寶寶事件”,這才發現家中“奶粉”的瓶體側面有小字表明產品類型為:營養素固體飲料。劉先生認為,貝因美母嬰店以奶粉名義售賣固體飲料,長期服用將對女兒的健康造成影響,隨即撥打12315電話投訴。
5月25日,襄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針對劉先生投訴作出回復,不立案。受訪者供圖
市場監管部門未予立案,建議司法途徑解決糾紛
29日下午,新京報記者聯系到上述母嬰店的工作人員,對方并不認同“虛假宣傳”或欺騙消費者的說法。她說,劉先生的孩子因過敏體質無法進食牛奶,因此需要服用氨基酸營養粉用來過渡,營養粉罐體明確標明為固體飲料,“沒有人跟他說這是奶粉。”
對于在微信溝通過程中多次稱營養粉為“奶粉”的問題,上述工作人員稱,“聊天記錄被斷章取義”,此前已將完整的聊天記錄提交給市場部門調查。長期服用營養粉是否影響嬰兒健康?上述店員稱,對方只服用了兩罐,不存在長期服用,另外具體影響應當咨詢醫生。
當地市場監管局介入調查后,對劉先生的反映內容作出回復,結果為“不立案”。劉先生提供的全國12315平臺網頁截圖顯示,襄城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經現場調查,涉事店鋪兩款配方粉的進貨票據、供貨商和廠家相關資質齊全,出廠檢驗報告、第三方檢測機構檢驗報告結果均合格,未發現違法違規經營活動。且投訴人未能提供直接證明該店存在虛假宣傳證據材料,故投訴該店虛假宣傳的內容不實。市場監管局于5月25日組織了現場調解會,雙方未能達成一致,建議雙方走司法程序解決該糾紛。
29日晚,襄城區古城市場監管所相關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表示,該所曾多次調查此事,但店員不承認虛假宣傳,稱“奶粉”的說法為劉先生一方在微信中先提出,店員認為將營養粉稱為“奶粉”屬于“習慣性說法”。“店內也沒有宣傳廣告、圖片可以證明店鋪虛假宣傳,雙方各執一詞,證據不足,無法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