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領銜食品飲料行業市值飆升 企業社會責任透明度卻偏低
周二,茅臺的市值逼近了1.5萬億元,超過工商銀行一躍成為A股流通市值第一,事實上,今年以來,茅臺領銜之下,食品飲料行業一直是中國資本市場最火熱的板塊。然而,更高市值之下,中國食品飲料行業這幾年以來一直出現各種問題,他們對于整個社會的貢獻度,或者說企業社會責任是否匹配呢?
2019年6月,每日經濟新聞美好商業研究中心以企業社會責任透明度指標,即MQI關鍵定量指標(Material and Quantitative Indicators)為基礎,從多個指標維度對食品飲料行業行業前30名市值(2019年6月統計)的企業展開了企業社會責任調查和分析。
根據美好商業研究中心對于30家食品飲料企業發布的獨立CSR報告以及定期報告的研究,中國食品飲料企業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布透明度偏低,因此,最終我們選取了5項指標,包括透明度指標(CSR報告中對于企業社會責任披露的透明度)、社會情緒指標(微博投票)、行業專家指標、營銷專家指標及美好商業研究中心研究指標,然后對這些數據完全量化,每個指標給予一定的權重,計算出這些企業的得分數據,給食品飲料行業的30家公司的MQI進行深度畫像和排名。
多指標數據給企業畫像
首先,每日經濟新聞美好商業研究中心,攜手國內著名CSR研究機構商道縱橫及數據研究公司同花順,根據企業2019年6月的市值排名,從已經上市的食品飲料業公司中選取TOP30的企業作為調查對象,以專業的MQI關鍵定量指標(Material and Quantitative Indicators)體系為基礎為每一家企業進行CSR風險診斷“掃描”和MQI畫像,這是一個透明度指標。
截至2019年5月17日,有16家公司發布了2018年度社會責任報告;有3家公司(蒙牛乳業、華潤啤酒、山西汾酒)尚未發布2018年度的報告,最終評估采用其2017年度的報告;剩余11家企業尚未定期披露社會責任報告。
部分企業尚未披露CSR報告,使企業與社會、公眾之間形成了信息壁壘,也讓美好商業的此次調查失去了最根本的調查依據。食品飲料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披露信息較少,整體透明度較低,企業與企業之間差異較大,披露數據中報喜不報憂等也給此次調查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如何從“不表態”的企業中評析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如何根據“選擇性表態”的CSR報告,做到企業社會責任調查中不偏聽、偏信?
為了盡量全面、真實地接近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印象”,美好商業研究中心跳出單一的CSR報告文本,通過微博第一財經大V每日經濟新聞微博對這些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口碑調查,這是一個社會情緒指標,與此同時,美好商業邀請了多位行業專家、營銷專家等多方人員對30家企業的社會責任踐行度進行評分,最終將結合多方視角評估的情況,生成最終的評估結果。
我們將對所有調查渠道的數據透明發布,今天發布的第一個數據是透明度數據。最終我們將在10月底發布整體的中國食品飲料行業上市公司Top30企業社會責任調查報告,敬請關注每經網。
鏈接:什么是企業社會責任,什么是MQI?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和員工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消費者、社區、客戶、政府在內的利益相關方的社會責任。其中包括:遵守商業道德、生產安全、保護環境、支持公益事業、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
當下推行的企業社會責任尤其強調:企業不能將經濟利潤作為唯一目標,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和環境有更多關注,同時實現經濟、社會、環境三重價值。
如果說CSR是一片海,MQI(Material and Quantitative Indicators)就是幫助我們了解這片海而提煉出的結構框架,是針對CSR建立的,幫助人們更直觀、便捷地衡量一個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關鍵定量指標體系。
我們期望通過食品飲料行業上市公司TOP30的企業社會責任調查,將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公開企業社會責任重要指標信息等推廣到企業、投資者、社會公眾中去。它將作為每日經濟新聞美好商業研究中心MQI調查的先頭兵,為我們深入不同行業,對不同企業展開社會責任調查試水;幫助我們由點到線,最終全面推動各個行業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更負責任地公開披露企業社會責任關鍵指標;在我們為優質企業進行MQI畫像的權威認證的同時,幫助構建更加有序的市場環境,帶動更多美好商業地成長,并在企業、投資者、監管機構、社會公眾間搭建一座值得信任的橋梁,推動社會、經濟、環境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