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軟飲料與死亡風險有相關性,節日飲食應少喝為好
中秋佳節,少不了親友相聚,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在節日飲食上,很多人減少了大魚大肉,避免了過量飲酒,但對軟飲料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發布研究表明,每日軟飲料的飲用量與死亡風險存在一定關聯關系,相比每天飲用軟飲料不到1杯的人群,每天飲用2杯軟飲料的人死亡風險更高。專家表示,軟飲料不利于身體健康,還是少喝為好。
長期喝軟飲料不利于健康
據報道,該項研究是在排除患有癌癥、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參與者后,對歐洲10國超過45萬人的招募者進行了為期16年的跟蹤調查而得出,記錄了超過4.1萬人的死亡情況。
研究結果表明,每日軟飲料的飲用量與死亡風險存在正相關。相比每天飲用軟飲料不到1杯的人群,每天飲用2杯軟飲料的人死亡風險更高。但研究者也表示,不能完全確定研究觀察到的關聯性是因果關系,吸煙習慣和其他死亡風險因素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
研究中的軟飲料,是指酒精含量低于0.5%的天然或人工調配飲料,包括含代糖的低卡路里碳酸飲料、含糖碳酸飲料、帶果肉果汁或濃縮果汁等。其中,每杯軟飲料的含量以250ml為標準。
對于上述研究,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專家、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阮光鋒表示,長期喝軟飲料的確不利于健康,其中,含糖飲料還會增加齲齒、肥胖和相關慢性病的風險,最終增加死亡風險。
限制攝入含糖飲料已成共識
事實上,營養學界已有很多關于軟飲料不利于健康的研究。
阮光鋒告訴新京報記者,世界癌癥領域兩大權威機構——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WCRF)和美國癌癥研究所(AICR)就曾在2018年的防癌十大建議中提出“限制攝入含糖飲料”,因為有很強的證據顯示,攝入含糖飲料會引起體重增加、超重和肥胖,而肥胖跟12種癌癥有關。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在《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指南》中建議,成人和兒童游離糖攝入量應減至攝入總能量的10%以內,最好能進一步控制在5%以下。
“游離糖是生產商、廚師或消費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單糖和雙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分”,阮光鋒解釋稱,以一個體重60千克的普通成人為例,他的游離糖攝入量大約應控制在50克,如果可以最好進一步控制在25克。而目前市售的含糖飲料的含糖量大多為8%—11%,因此一瓶容量為500毫升的飲料,含糖量在40克—55克之間,甚至更高,所以每日飲用飲料的量最好不要超過1瓶。
盡量少喝軟飲料
阮光鋒表示,由于含糖飲料容易導致肥胖等各種健康問題,生活中應盡量少喝。如果實在控制不了,可以少量飲用代糖飲料,由于代糖飲料是用甜味劑代替飲料中的糖,不含能量,比含糖飲料更容易控制體重和血糖。
“但生活中還是盡量不喝軟飲料,即使是純果汁也要少喝,盡量直接吃水果,榨果蔬汁時可以盡量多放蔬菜,少放水果。”阮光鋒補充道。
而論文作者之一、聯合國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科學家尼爾墨菲也對國外媒體建議,最好用水替代軟飲料。